CCNA 第一章 网际互连

关于冲突域:全双工也是一个冲突域,只是永远不会有冲突而已。
TCP的窗口:是通过计算字节数来量化大小的
二层流控和四层流控区别:

四层流控是为了保障可靠性做出的流控
二层流控是为了避免撑爆缓存而做的流控

隧道技术

这些都是二层技术,将一种帧封装到其他类型的帧当中,即是隧道技术

OSI模型
应用层:

应用层是指协议而非程序,如ftp协议,http协议等
应用层就像一个shell,shell之上的软件都需要shell才能工作,但是哪些软件不是shell

表示层:

将数据转换为通用格式。

会话层:

提供通信方式

传输层:

传输层提供:确认、排序、流量控制

流量控制的作用:防止接收主机的缓冲区溢出
流量控制的方法:缓冲、窗口机制、拥塞避免。

TCP/UDP对整个数据段进行校验,所以可以保证数据传之前和到达后的数据是一致的
数据是从上往下封装的,所以虽然网络层是不可靠的,但是传到目的地的数据能保证是可靠的

网络层:

网络层提供的是不可靠的传输,而且不对数据进行校验,所以不能保证数据在IP层的时候没有出错

路由器分割广播域是因为路由器丢弃广播包
分割广播域的方法:路由器、vlan

数据链路层:

提供数据的物理传输,并处理出错通知、网络拓扑、流量控制

使用硬件寻址(二层广播:MAC广播)

数据链路层通过ARQ协议实现流量控制

LLC的工作就是识别网络层协议,
EII已经对网络层协议进行了标记,所以就用不到LLC层

桥接是软件实现的,交换是硬件实现的

交换机转发速度比路由器快是因为路由器对每个包多要拆帧再封装,而交换机不拆,直接转发

物理层:

收发比特流,主要是对线路等的要求

串扰:电磁干扰

关于MII接口:由于频率跟不上,所以就增加线路来提高传输

MII以4位半字节方式传送数据双向传输,时钟速率25MHz。其工作速率可达100Mb/s

以太网是对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规范

冲突域是发数据之前要发csma/cd进行检测

最早是用集线器,要用到CSMA/CD,现在用交换机,一个冲突域就一个主机,用不到CSMA/CD

其他摘要

度量:metric:用于衡量网络的距离
隧道技术:将帧封装到不同类型的帧
PDU:就是加在数据前面或后面的报头、报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