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l台式电脑
1、电脑黑屏,指示灯1在亮,警报声 1长
故障:检测不到内存
2、电脑黑屏,指示灯3、4亮,报警声
故障:内存松动
3、显示IDE configure:说明正在初始化,等下即可
4、进度条满格却进不去,说明读取硬盘有问题,拔掉光驱硬盘线进去
5、到windows进度条后进不去:
是BIOS设置问题,在RARD这一栏选ata即可(不要选achi)
dell笔记本
1、安装xp时蓝屏,显示0x0000007b
-、bios设置为ata
-、设置为achi,但要选择有sata驱动的安装光盘
DP-2330 采用raw
DP-8016 采用lpr
端口都是9100
2014.08.13 ubuntu14.04加域
1、下载PBIS
2、安装 sudo ./pbis-open-8.0.1.2029.linux.x86_64.deb.sh
3、加域命令
sudo su
cd /opt/pbis/bin
domainjoin-cli join –disable ssh hy.com.cn 257769@hy.com.cn
4、重启 即可
virtualbox下试验成功,用的就是likewise-open-gui
win2003:192.168.56.10
ubuntu:192.168.56.101
0、设置dns
sudo nano /etc/resolv.conf
nameserver 192.168.56.10 #nameserver就这么写就好了
1、安装samba smbfs
sudo apt-get install samba smbfs
2、安装likewise
sudo aptitude install likewise-open-gui #默认即可
3、加域
sudo domainjoin-cli join leaf.com domain #leaf.com为域 domain为域管理员
要求输入域管理员的密码
之后会跳出secceeded,然后提示重启
你也可以用图形方式,最后会出现,#退出域点 leave domain
![]()
win2003下的电脑信息
4、登陆
要填leaf\ywz #leaf域的netbios名 ywz为win2003给的账户名。win2003里面先建账户
登陆后账号信息会显示:
5、允许AD管理员为ubuntu管理
有两种方法,都是在/etc/sudoers里面改:
1、添加用户组
%leaf\\domain^users ALL=(ALL) ALL
%admin :表示用户组2、添加用户
leaf\\ywz ALL=(ALL) ALL
第一个\表示转意
相关命令:
1、sudo domainjoin-cli join leaf.com domain
2、sudo domainjoin-cli leave
#2013.10.02更新,解决全部加域问题。
参考:
1、把ubuntu desktop10.4 加入windows 域
2、How to add Ubuntu 8.04 to win server 2003 Active Directory Domain
3、UbuntuHelp:ActiveDirectoryWinbindHowto/zh
4、Ubuntu 13.04 登录Windows域
使用ubuntu很方便,但是linux的书大多以redhat的文件结构来讲的,所以学会用fedora也是必要的。
我在vmware里面装了Fedora-17-i686-Live-XFCE.iso
1、vmware运行不了gnome版本的fedora17,原因是其显示效果vmware支持不了,但是virtualbox能支持
2、把账户添加到/etc/sudoers,以方便操作
su -
chmod 600 /etc/sudoers
visudo
添加 xxx ALL(ALL)=ALL xxx为账户名
sources /etc/sudoers
exit
3、装了yum源,添加了163的和sohu的源。
yum源和apt源不一样,yum是添加文件,然后更新;apt是添加地址,然后再更新
yum源下载:mirrors.163.com
mirrors.sohu.com
……
放入 /etc/yum.repos.d/下面
把原先的repo文件删掉,因多个repo会导致同一个包添加删除会有重复
然后运行 yum makecache 来更新
yum用法:
yum update #更新系统
yum install – #安转软件
yum remove – -y #删除软件
yum clean all #删除多余rpm包
4、安装第三方软件仓库
5、由于是live版的,所以GCC和linux header多没装
sudo yum -y install gcc make kernel-headers kernel-devel
6、安装vmware-tools
我的linux版本是3.3.4-5.fc17.i686 但是yum下载的却是3.5.4-1.fc17.i686
只能自己去下载了安装 kernel-devel-3.3.4-5.fc17.i686.rpm
地址:http://rpmfind.net/linux/rpm2html/search.php?query=kernel-devel
7、安装easylife
地址:http://easylifeproject.org/
这个软件可以帮我们安装flash等插件,觉得还可以虽然没有tweak这么好
8、安装fedorautils
fedorautils比easylife还要多一点,好东西阿~~
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fedorautils/?source=directory
9、关闭SELINUX
默认选项是:permissive
更改:sudo vi /etc/selinux/config
SELINUX=disabled
Q:main BIOS checksum error retrieving recovery source from hpa
1、BIOS下载地址:
http://www.gigabyte.com.cn/support-downloads/Utility.aspx
2、解压的FAT32格式的U盘上
3、插到主板上,启动电脑按F9,recovery 之后重启即可
对于 Linux 新手来说,由于对 Linux 平台上显卡驱动支持不是很了解,所以可能会在选择显卡品牌时无从下手。而 Ubuntu Gamer 上这篇文章,则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了 Nvidia , AMD/ATI 及 Intel 这三种最普遍的品牌显卡在 Linux 平台上的驱动现状,我简单翻译了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Nvidia
除了提供最基本的仅支持 2D 的开源驱动(用于各个发行版的内置驱动,现在已经被 Nouveau 驱动所取代)外,基本上 Nvidia 只提供闭源驱动。但闭源驱动的性能非常好,与 Windows 上的性能几乎差不多。而且 Nvidia 的驱动更新很频繁,有些会每月更新一次。而且他们还会使用 VDPAU 加速 API 来提供快速视频加速,这个加速 API 功能仅被当前最新的 Adobe Flash beta 支持。所以,如果你经常观看全屏高清视频的话,一块 Nvidia 显卡加上他们的驱动应该是最佳方案了。
但不幸的是,闭源的 Nvidia 也存在着不好的一面,主要一点是 Nvidia 至今(已经有好几年了)还不支持 Xrandr 协议,Xrandr 协议可以允许 X 来调整显示分辨率,或者扩展/克隆到外部显示器。如果你正在使用 Nvidia 显卡的话,这就是不能用 Ubuntu 自带的屏幕分辨率工具来调整分辨率的原因了。另外,有些软件需要依赖 Xrandr 的输出信息在显示器中进行定位,所以某些出错原因也是归纠于此。另一点就是 Nivida 的闭源驱动不支持内核模式设置 ( kernel mode setting – KMS) ,因此就无法提供高清晰的 Plymouth 启动显示画面(当然这个情况应该说存在于所有的闭源驱动中)。
在开源的 Nouveau 驱动项目方面,利用逆向工程开发出了支持 2D 和 3D 的 Nvidia 驱动,并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与闭源的驱动相比,在性能上要相差很多,不过还是足以运行一些简单的游戏。而且还有一点有必要提醒的是,目前 Nvidia 方面也没有任何要帮助 Nouveau 项目的意图。
- AMD/ATI
在 AMD 收购 ATI 之前,可以说在 Linux 上基本没有像样的 ATI 驱动。不过自从被 AMD 收购后,情况就变得大为不同。ATI 的闭源 Linux 驱动有了跨越式的发展,而且还支持 Xrandr 协议,这样你就可以完全使用 Ubuntu 内置分辨率调整工具了。而且在性能方面也非常好,也可以与 Wine 一起很好的工作。另外,AMD 也与 Canonical 共同合作,在每一个 Ubuntu 发行版中都会得到预发布的驱动。当然有一点与 Nividia 驱动相似的,那就是也不支持 KMS 。闭源的 AMD 驱动使用与 Nvidia 不同的视频 API ,而是唤作的 VA-API,不幸的是 Adobe 目前至今还没有支持它,所以基于 Flash 的高清视频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与 Nvidia 相比欠缺的一点是,AMD 驱动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支持新版内核及新的 X Server 版本,但对于 Ubuntu 用户来说并不是问题,因为它会默认搭载在 Ubuntu 发行版中。
在开源方面,AMD 也表现完美,不仅会发布卡的规格详情给开源社区,同时还聘请人员全职工作于开源驱动的开发。此驱动目前正在经历过渡到新的 Gallium3D 框架,但已接近完成,从现在起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驱动的性能有了极大的改善。基本上,如果你拥有一块 AMD 卡的话,在 Ubuntu 上就可以用到 3D 加速功能。虽然性能也许不如闭源驱动,但如果你想安装闭源驱动的话,那也只是点一下鼠标的事情。所以说, AMD 在 Linux 驱动方面确实贡献卓越,大赞!
Update [2011.1.12] : 根据 Phoronix 的报道, VIA 的 KMS 支持代码已接近完成。
**- Intel
**
可以说, Intel 是开源 Linux 图形卡驱动方面的王者,他们只发布 Linux 平台上的开源驱动,这也意味着你能体验到像 KMS 及 Xrandar 支持这样的所有功能。但 Intel 也并不完美,如果你拥有一块基于 GMA500 的卡的话,它基本上无法工作于 Ubuntu 上,因为这是英特尔购买了其他公司的芯片组后并更名了它,而且他们也不能为其开发开源驱动,虽然目前英特尔还在解决此问题。
Intel 的另外一个最大缺点是他们的硬件性能远远不如 AMD 和 Nvidia ,并且对于游戏支持也不够好。
-总结
如果对于你来说有开源驱动是非常重要的事,那么你可以用 Intel 或 AMD 的卡;如果你更关注性能,那么你可以用 AMD 或 Nvidia 的卡。总的来说, AMD/ATI 是更加前沿,更加值得推荐,因为他们在提供稳定开源驱动的同时,还提供了可靠快速的闭源驱动,堪称两全其美。
SandForce主控芯片
Intel主控芯片
Indilinx主控芯片
SAMSUNG主控芯片
Jmicron主控
网页—IIS———-asp—mysql2005
IIS的作用:生成页面
asp的作用:在IIS和mysql之间传输数据
mysql的作用:存储数据
0、安装 framwork2.0 和framwork4.0
1、安装IIS for winxp (for win2003 for win2008)
1、解压,然后用windows的添加/删除程序装,再运行bat文件即可
2、iis相关配置查看安装说明
3、安装好后跳出HTTP 500, 打开IE-菜单–工具–Internet选项–高级–去掉钩显示友好的HTTP错误信息
显示The specified module could not be found 解决方法见http://www.mycodes.net/78/2387.htm
2、安装SQL2005企业版
1、配置看说明书
2、提示 MMC检测到此管理单元发生一个错误。建议关闭并重新启动MMC
要安装SQLServer2005SP3-KB955706-x86-CHS.exe
待续。。。